市民教育

当前位置:首页>市民教育>竹园董村里的“三奶奶”是谁?
竹园董村里的“三奶奶”是谁?

发布时间:2018-10-08

阅读次数:

分享:

在董村镇竹园董村,提起“三奶奶”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

随着她的孙女王娴讲述《我的奶奶》在全市“家风”故事宣讲会上获得特等奖,“三奶奶”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、感动。

今天,咱就一起聊聊“三奶奶”的家风故事。

说起“三奶奶”这个称呼,那也是很有讲究。“奶奶在村里辈分高,在家里排行老三,所以大家都称呼她‘三奶奶’。”王娴说。

除了知道“三奶奶”姓魏,村里几乎没人知道她的大名魏兰梅。魏兰梅21岁时从古桥镇薛庄村嫁到了竹园董村,在这里生活了73 年,去年7月份去世,享年94岁。

虽然“三奶奶”去世快一年了,但村里人在不少场合都会说起“三奶奶”的规矩,语气中带着敬畏,因为“三奶奶”家里规矩多!在村民的印象中,她虽然个子不高,但衣着总收拾得干净板正,啥时候都是精气神十足。

“奶奶也是个大本事人,一生抚养了九个孩子(五个儿子四个女儿),干起活儿来也是熟练利落。她还有一副热心肠,把村里的小辈儿当成自家孩儿一样亲。”王娴说,“我六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,那时候叔叔和几个姑姑年龄都还小着呢,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全靠俺奶,一个女人拉扯一大家子很不容易。”

儿媳带着三奶奶在石人山景区游玩,这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单人照片。


在王娴的印象里,奶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做饭,家里从来没有买过馍,吃的都是奶奶亲手烙的馍,厚厚的一沓馍端上来不一会就被一大家子人吃得精光。

“那时候也没洗衣机,小孩子又比较费衣服,但这些活儿奶奶没让人帮过忙,都是自己一个人清洗。就这么忙她也闲不住,每天吃过饭就会把家里头里里外外擦一遍,收拾得有条有理的,她自己看一遍舒服了才坐下歇一会儿。”王娴说。

为了一大家子人的生计,三奶奶每天都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:白天除了去地里干活儿,还要去生产队干活儿挣工分。晚上回来她还纺花、织布,十几口人的衣服、鞋垫都是她一个人用家里的织布机亲手做出来的。

“奶奶虽然大字不识一个,但是纳鞋垫打底的花样是自己画上去的,针线活儿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精致。后来慢慢生活条件好了,奶奶依旧坚持如此。她总说:‘在外边买多浪费啊。’”王娴说。

王娴清楚地记得,虽然家里有煤球、煤气灶,可是奶奶还是喜欢天天跑出去拾柴火,她总说:“烧柴火做一顿饭能省一块儿煤球呢,不管到啥时候都得懂得节省。”

“奶奶总是自己做饭,说和我们吃不到一块儿去,因为一辈子都节俭惯了从来都不吃肉。”王娴说。

王娴是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的,直到结婚才搬走,那时的王娴没少挨训,家务活儿都是奶奶手把手教的。在王娴眼里,奶奶虽然没有啥学问,但是讲起道理可是一套一套的。

三奶奶要求家里的女孩子都要会做针线活,各种家务也都要熟悉。在三奶奶看来,“不管生活还是工作,人要勤勤,不能懒。自己多学点东西没错,都会有用得着的地方的,正所谓技多不压身!” 


三奶奶亲手制作的云件,也就是咱们家小孩儿用的兜兜儿,是不是很少见了?


在王娴的印象中,奶奶的规矩很多,这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——

吃饭的时候不允许用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,要顺着碗沿儿转着喝;

吃馒头或者卷烙馍吃时,再饿一次也只能吃半个,一次吃一个显得没教养;

兄妹之间要有规矩,年纪小的不能直接喊哥哥姐姐的名字;

……

“俺爸俺姑他们姊妹几个都可怕俺奶,哪一个小时候头上没有被俺奶敲出疙瘩。记得有一次俺五叔家的儿子王平直接喊我的名字,俺奶听见了把他叫到跟前训了一顿:‘叫她喊你哥吧?没大没小的,没有一点儿规矩。小孩儿们从小都得懂事儿,得明白尊重长辈,不能马虎。”王娴说。

都是说慈母严父,但是在三奶奶家完全不是这种情况。她本身长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,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她大眼睛一瞪,抡起手臂,看起来可严厉了。

虽然三奶奶规矩多,但她处处都讲理,再加上辈分高,所以在村里威信很高。村子里哪家孩子闹人不听话了,说一句:“再不听话,恁三奶奶一会儿都过来找你”这个孩子立马乖得很……

三奶奶在村里有威信、人缘好,不仅是她规矩多,还在于她心眼儿好,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节俭、勤劳、助人的朴实和情怀。

这一点让王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奶奶的教导下,一大家子人对邻居聚爷的帮助。聚爷以前在国民党部队当兵,全国解放后就回到家中和老伴儿一起务农。20世纪50年代时,聚爷老伴儿去世,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生活。

“七十多岁的人了,自己生活非常不便。俺奶就经常帮他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家务活儿,家里做好饭了给俺聚爷端过去一碗。后来,聚爷身体越来越不好,彻底没有了自理的能力。”王娴说。

三奶奶原本想把聚爷接到家里照顾,但是当时几个儿女还没有办事,家里没有多余的地方。

后来三奶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,问已经成家的几个儿子:“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了,咱们能帮一点儿就是一点儿,你们谁愿意把他接到家里住?”

“当时俺二伯就答应让聚爷住到他家里,一直到聚爷去世,聚爷的后事都是俺们这一大家帮忙操办的。那个时候家里的条件都不好,尽管这样,俺奶也总是教导我们做人要善良,能尽力帮助别人就尽力去做,这对我们影响很大。”王娴说。

三奶奶的“规矩”让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,她的人品也影响着邻居和村里人。

三奶奶过生日时,几个儿女不管在哪儿都会赶回来,实在回不来也会打电话问候。在家的儿女们会做满满一桌子菜,一块儿吃团圆饭为老人贺寿。不少村里人也会在三奶奶过生日的时候拎着鸡蛋、营养品来看望。

“后来俺奶生病的时候,俺爸、叔伯、姑们都轮流伺候。俺妈、婶子们变着法地做她喜欢吃的东西给她吃,天天都替她换洗贴身的衣物。”王娴说,“我们这些孙子孙女、孙媳妇们只要一有空就赶回老家,陪她说话儿,一大家子人都可孝顺,有啥事都在一块儿商量着来,可和睦了。”

在王娴的眼里,小的时候觉得奶奶有点儿唠叨,但等到自己成家、有了孩子,才觉得奶奶的规矩在生活中真的特别重要。做事就得规规矩矩、有条有理,做人就要本本分分、心有善意。

“我们这一大家之所以相处的这么和睦、融洽,跟俺奶的那些规矩是分不开的。她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。那些规矩也都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惯,也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。”王娴说。


中共长葛市委宣传部 长葛市文明办 主办

长葛市文明办 © 版权所有